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闻杜鹃

洪炎 洪炎〔宋代〕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春二月就在山中听到了杜鹃的悲等,那声声等鸣预示着各种花草争芳斗艳的光景已经停歇。
没等到暖风吹拂,绿树早已繁茂成阴,哪里用小小的杜鹃声声哀鸣枉自等血。
更深夜静,独坐北窗面向故乡的方向,不停的“”灯”向四周察看,又听见南山高林中不时传来鹃等声。
你叫着“不如归去”其实你也无处可归,何苦声声催归以至引起我伤感动情!

注释
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布谷、子规、鸠、获谷,《荆楚岁时记》载:“杜鹃初鸣,先闻者主别离。”相传这种鸟到农历三月开始等叫,昼夜不停,直到嘴里流出血来方才停止。
消歇:休止,消失。
熏风:和暖的风,即春风。借指初夏。
区区:辛苦的意思。▲

创作背景

  钱钟书《宋诗选注》谓此诗“是金兵侵宋,炎逃难时所作”。据阙名者所著《洪炎小传》云:“靖康初,炎家洪城(今江西南昌)”。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入洪州,至次年四月退出。建炎四年(1130)二月,洪炎避居金溪。此诗应即写于此时此地。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通过南国二月已是晚春景象的描写,寄寓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情怀;后四句写当更深夜静,诗人在北窗下,朝着远在北面的家乡,不免勾起不绝如缕的思念。全诗以杜鹃的悲鸣与诗人哀伤喟叹汇在一起,不但渲染了流落异乡的悲愁,而且也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其所用字句都很寻常,但感情真挚动人,极富感染力。

  洪炎作此诗时流落异乡,初闻鹃鸣,心中不禁增添了几许别恨离愁。此时尚早春二月,而鹃鸟的啼声却预示着百草争芳的季节即将过去,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咏:“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诗人倍感凄怆。心中忧国愤时之念,与怀乡思家之情混合在一起,一时并集心头。诗人不禁为芳景的消歇而叹惋。

  南国的山区,原本便绿阴遍布,无需熏风吹拂。但这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格外不同寻常。诗人对周围的一切都异常敏感,甚至连小小的杜鹃鸟的流血悲啼,也只是让他感到徒然多事。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些自然景观都染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换句话说,大自然的景象因为诗人的移情作用而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北窗”点明地点;“三更”点出时间。当更深夜静,诗人在北窗下,朝着远在北面的家乡,自难免勾起不绝如缕的思念。他禁不住“移灯”向四周察看,好象要找回什么似的。却偏在这个时候,南山高林里不时传来一两声啼。晚唐诗人崔涂曾经写过:“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隔花时一声”(《湘中谣》)。近人俞陛云评此二句说:“隔花鹈,催换芳年,益复动人归思”(《诗境浅说》)。那时洪炎正身当此种境地,正好勾起他那令人肠断的乡思。唐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洪炎却想:如今金兵南侵楚,归路阻塞,杜鹃声声催归,它自己又何处归去呢(民间传说杜鹃产自西蜀),又何必多言使我徒然伤感。如果说,唐无名氏《杂诗》写的是由物及己(由物候的变化引起诗人的伤感)。那么,洪炎则更进一层写出了由己及物(把诗人的感受物化)。这种奇中出奇、以故为新的写法,正是宋代江西派诗人自诩为“夺胎换骨”的奥妙所在。▲

洪炎

洪炎

洪炎(1067~1133),字玉甫,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外甥,出生书香门第,由祖母启蒙,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派诗人。 

猜您喜欢

题大着肚并引 其一

周紫芝周紫芝 〔宋代〕

平生颇笑王会稽,坦腹惊动郗家儿。暮年羞涩为怀祖,计较毫末如儿痴。

嵚𡼭更诮周郎鄙,自说空洞终何为。达人大观无不可,无盐未必非西施。

了知倚杖清言者,外示夷旷中难窥。不如此老身如寄,万事模棱真得计。

掉臂行歌眼看天,拥膝长吟腹垂地。羞遣家奴捧玉环,肯为门生作经笥。

白肥如瓠君莫轻,终年贮酒真酒罂。结喉道士倘复见,敢托石鼎讥彭亨。

赠勤师

蔡襄蔡襄 〔宋代〕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
如闻大众居,乃是贤豪薮。
专意学文章,韩编不离手。
退之所尚者,岂以言深厚。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
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
圣人酌中道,君臣与夫妇。
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不喜释老言,诋斥遭诬负。
子今读其书,无乃相纷纠。
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

满江红 丹青阁

游次公游次公 〔宋代〕

一舸归来,何太晚、鬓丝如织。谩叹息、凄凉往事,尽成陈迹。

山迫暮烟浮紫翠,溪摇寒浪翻金碧。看长虹、渴饮下青冥,危栏湿。

谁可住,烟萝侧。俗士驾,当回勒。伴岩扃,须是碧云仙客。

风月已供无尽藏,溪山更衍清凉国。恨谪仙、苏二不曾来,无人说。

田家苦

章甫章甫 〔宋代〕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钟山法会诗(八首)

同庵简公同庵简公 〔明代〕

皓月华星傍九霄,夜深端坐圣躬劳。
乐声按舞渔山近,花雨飘空鹫岭高。
玉册读文传太祝,金柈捧奠出仪曹。
从容望燎銮舆动,目送中天白玉毫。
宣谕鬼魂赐以法食赋谕鬼万方杀戮到渔樵,三日斋宫德泽
饶。
朽骨又蒙周室葬,游魂不待楚人招。
千年象教来中国,一代威仪出圣朝。
惭愧山林何所报,耕桑满野甲兵销。
诏龙湾普放水灯以烛幽暗赋水灯持节冯夷向夕过,远分灯
火出官河。
斗牛光动天垂野,风露声沉水息波。
海族楼台休罢市,鲛人机杼不停梭。
九泉无复悲长夜,莫问南山白石歌。
法会三日上之临幸十三日天雨娑罗树子近臣得之以奏献焉
十四日诏皇太子诸王同观法会赋迎驾千骑东华玉辇来,钟
山浑胜妙高台。
旌旗宝树重重入,楼阁香云一一开。
仙仗斋从三日幸,春官诏许五王陪。
近臣共说天颜喜,收得婆罗树子回。

踏莎行•将游岭南却寄

彭孙遹彭孙遹 〔清代〕

荔子香寒,珠官色冷,绿溪雨暗桄榔影。枉将泪眼望南云,梦魂不渡梅花岭。

翠羽双飞,素馨千顷。此方仍是繁华境。仙梅开日是来时,一枝归把相思赠。

送小师淳真参雪窦

释普度释普度 〔宋代〕

千丈岩垂云万叠,老龙高卧见还稀。
子今决志攀鳞角,莫顾岩前雪浪飞。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促织儿

张鎡张鎡 〔宋代〕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堪笑 其三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刘安苦学仙,云中鸡犬事茫然。早知官职乃如许,悔不人间差自贤。

客中戏用龙溪借书韵

王寂王寂 〔南北朝〕

太行西北云横目,一日九回肠断续。舍官就养诚所愿,百口煎熬食不足。

逆行倒置坐迂阔,相负此生惟此腹。兹行远去父母国,恋恋不同桑下宿。

山长水远苦愁人,不觉秋风惊鬓绿。平生拙宦失捷径,兰蕙当门为谁馥。

文章既不一钱直,五经安用窗前读。东涂西抹竟何有,坐叹马鞍消髀肉。

公家无补一毫发,鼠窃太仓饕寸禄。既无里妪谁乞火,未有先容莫投玉。

天涯怀抱为谁开,尽写穷愁入诗轴。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