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忆昨结交豪侠客,意气相倾无促戚。十年离乱如不知,日费黄金出游剧。
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桓王墓下沙草白,仿佛地似辽城东。
马行雪中四蹄热,流影欲追飞隼灭。归来笑学曹景宗,生击黄獐饮其血。
皋桥泰娘双翠蛾,唤来尊前为我歌,白日欲没奈愁何。
回潭水绿春始波,此中夜游乐更多。月出东山白云里,照见船中笛声起。
惊鸥飞过片片轻,有似梅花落江水。天峰最高明日登,手接飞鸟攀危藤。
龙门路黑不可上,松风吹灭岩中灯。众客欲归我不能,更度前岭缘崚嶒。
远携茗器下相候,喜有白首楞伽僧。馆娃离宫已为寺,香径无人欲愁思。
醉题高壁墨如鸦,一半欹斜不成字。夫差城南天下稀,狂游累日忘却归。
座中争起劝我酒,但道饮此无相违。自从飘零各江海,故旧如今几人在。
荒烟落日野乌啼,寂寞青山颜亦改。须知少年乐事偏,当饮岂得言无钱。
我今自算虽未老,豪健已觉难如前。去日已去不可止,来日方来犹可喜。
古来达士有名言,只说人生行乐耳。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秦君倜倘士,几别经华春。幼艾拥燕姬,弄珠诧徐麟。
握手要新辞,谓予言不诬。灵蛇忽入梦,熊兆翻启符。
造化信幽渺,古诗亦朦胧。眼前事莫测,至理谁能穷。
春雷剨地破云梦,他日君看蛇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