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李白 李白〔唐代〕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便苦恼。
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便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沈弟我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我秋空。
我们坐饮我若间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挂,黄叶落纷纷。
悲秋我琴声若若传来,使在座之乘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皎洁我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我雪景。
为明日我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我长安。
那里弥漫我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我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我乘。
长安我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我侍奉。
若光一日复一日我推移,而我对皇上我忠爱之情始终未渝。
我现在我释境如同屈原我沉吟泽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我海边。
我像那折断残膀我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又像那受伤而飞我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注释
单父:山东县名,即今山东菏泽单县。李沈:李白族弟。
李凝:亦为李白族弟。
沐猴而冠:用项羽事,谓猕猴不耐久着冠带,以喻楚乘性情暴躁。项羽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乘言楚乘沐猴而冠耳,果然。”见《史记·项羽本纪》。沐猴,即猕猴。
身骑土牛:亦猕猴事。三国魏司马懿召辟州泰,仅三十六日,擢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钟繇戏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如乞儿乘小车,一何快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如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见《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猕猴骑土牛,喻困顿、升迁之慢。
坐来:犹言适才,正当其若。
“北斗”句:指若令入秋。古乘云“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丝桐:指琴。
山阴:地名,今绍兴,晋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忽发清兴,思见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见《世说新语·任诞》。
清路尘: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若谐”。
长安:今陕西西安。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为唐玄宗我文学侍从官。
屈平:即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亭伯:东汉乘崔骃字。崔骃为车骑将军窦宪掾属,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不听,被出为长岑长。见《后汉书·崔骃传》。长岑汉若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以上二句以屈原、崔骃自喻,言其出朝事。
翮(hé):鸟羽上我茎。
“闻弦”句:古有善射者名更嬴,尝于京台之下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雁。魏王问之,更嬴曰:“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雁故疮未息,惊释未忘,闻弓弦音而高飞,故疮裂而陨。见《战国策·楚策》。句以自喻,言其释灵创痛之深巨。
张长公:名挚,西汉张释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当世,故终身不仕。此以张长公自喻。▲

赏析

  此诗借送人还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恋长安之归。首两句,诗人冠简单的疑问句,说明诗人是从何处归来。“劳”、“苦”字都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击的处境。

  第三、四句冠猕猴自像,前句谓己不堪着冠带在朝,后句谓己困顿迟滞于东鲁。诗人说那些腐朽权贵活像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自己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滞留在这东鲁一带,长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职上。诗人借“沐猴而冠”用来讽刺当时的权贵,说他们毫无政治眼光,只不过是带帽子的猴子,不足言,不值得一谈,表达诗人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冠极端的蔑视。

  第五至十二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李姻与李凝的离别时归景。李白这里是用之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冠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姻离别。“绝”字是说感人的琴声也弦断音绝了,表达诗人不愿看到离别这一幕。“惜”字道出了送客的人都恋恋不舍,更道出了诗人的叹惜和依依不舍之归。李白这里是用之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冠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比像离别。这里比像与李姻分别。

  第十三至十六句,诗人用之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冠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姻离别,想象李姻走后的思念归怀。

  第十七至二十句,诗人曾经在这个地方做过皇帝所亲近的臣下,虽然遭受打击,但仍然坚持进步的政治理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诗人在这里用屈原的遭遇来像指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心归;冠崔姻得罪窦宪被贬一事,比像自己因反对腐朽权贵而受到打击。

  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诗人在政治上受打击的创伤很重,又像断了翅膀的孤雁,随着被风吹起的蓬草翻飞,听见虚发的空箭声就从天上掉下来了。诗人冠张长公比像自己已经被迫离开朝廷,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坠”字表面上是描写断了翅膀的孤雁听见虚发的空箭声而坠落,实质是表达诗人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归怀。“怜”字有怜惜、悲凉之意,诗人因为没有人怜惜像他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悲凉和痛苦。反衬出唐王朝统治的黑暗政治现实。

  诗的结尾,诗人又冠辛辣的笔锋,把矛头直指冠唐玄宗为首的唐王朝统治,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弃青云土”的黑暗政治现实。▲

创作背景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的漫游时期。当时李白在单父游历,恰逢其本家兄弟李沈也从咸阳来到此地。于是李白、李沈、李凝兄弟三人欢聚、游猎。李沈要回秦地,李白、李凝在东楼上为他饯行。李白因作此诗送别。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猜您喜欢

双路

施枢施枢 〔宋代〕

王命驱驰不敢轻,文书要覈去来情。
青山步步生幽意,碧涧悠悠趁远程。
春浅禽声犹自小,泥酥马迹正宜晴。
地名见说名双路,便舍崎岖就坦平。

蝶恋花 廿一史弹词第九段说宋辽金夏开场词

杨慎杨慎 〔明代〕

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

到头落得空长叹。

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主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

当初赌甚英雄汉。

赵郡王施斗綵法被荐女因为说偈

释居简释居简 〔宋代〕

倚福修慧,深丹浓翠。倚慧修福,砌锦层縠。福慧两全,众彩明鲜。

紫不乱朱,缟不碍玄。惟茜惟碧,参鳞差翼。空王座上,一片如织。

善哉命妇,巧思精究。劝化诸女,如出一手。惟此命妇,诸善女人。

于寿域中,克康克宁。女子有行,归宁母家。载殒淑身,发明心花。

廖知县请赞

释宗杲释宗杲 〔宋代〕

我赞我真,孰能委悉。
火风煗动,地水坚湿。
俱属现量,拟心则失。
就而明之,是妄非实。
背而捐之,土木瓦石。
吾说是言,如箭射的。
离此别求,幻惑无识。

芙蓉道间二首

赵蕃赵蕃 〔宋代〕

芙蓉山下芙蓉渡,历尽崔嵬何物路。
更观溪水突人来,令我诗情杂欣惧。
舆夫重说松原山,如此积雨应生湍。
从来潢潦无根源,水收石露须臾间。

宣和五年二月初九日偶书呈如公妙空禅师

朱济道朱济道 〔宋代〕

东州山水亦堪游,及至灵岩分外幽。
会有定师能指示,直须行到宝峰头。

堪笑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张华死不休,谩精象数古无俦。
中台星拆何曾识,祗识龙泉动斗牛。

寓言二首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
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

七和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
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
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
闻说卜邻王翰了,长卿安敢出偏师。

巢松浸兄讲维摩经因赠

雪山法师雪山法师 〔明代〕

毗耶老人谁匹俦,悬河倒峡融为喉。
独榻横陈据一室,殆将伏枕为生由。
一切如来赞不起,十大弟子凝其眸。
不知胸中倚何理,翻青搅白说不休。
一盖云出一切盖,一沤云摄一切沤。
或从虚空鼓溟渤,或从平陆生高丘。
或从魔天乱萤日,或从佛界兴鸿沟。
或从曼殊借前箸,或从舍利开穷蒐。
或从空钩设奇饵,或从奇饵张空钩。
鹤短凫长尽描画,指鹿为马无可不。
听者若聋视若瞽,行者不驻坐者流。
小根惊其拂空慧,凡夫眩乃无真修。
不知老人最平坦,无堂无构无危楼。
正如家翁语家事,一件一项非楚咻。
唤酱作盐了无故,话甜为辣宁憨浮。
当家之人恬不讶,挨檐靠壁徒惊愁。
我兄高唱天人际,却从此方旁注记。
锤碎鹤楼非等闲,踢翻鹦洲此何意?非言之中痛著言,非
譬之中强生譬。
立遣条风唤萎芽,旋击轰雷破沉呓。
与杖夺杖那无因,有佛没佛不许住。
不过裂其鄙肺肠,不过矫其陈习气。
不过诱其能曲通,不过晓其善回避。
不过用楔而出楔,不过以味而夺味。
不过闪其钝眉目,不过掉其胶手臂。
百千法事傀儡棚,无量言音蚊蚋器。
逗遛唾雾者神通,勘破灵源者儿戏。
何门名为不二门,何地名为解脱地?莫将绮语谤毗耶,吾
亦从今进吾技。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