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 鲁迅〔近现代〕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
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
梅花散发著幽香的小山,都被高山大岭层层遮掉。
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注释
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左联”,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政府当局所忌恨。当时国民政府特务在上海到处杀人、捕人、迫害进步人士,郁达夫感到难以安身,想搬到杭州去住。
钱王:即钱镠(852-932),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
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出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劝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赐剑迫令自刎,“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
蔽:蔽于,被遮掩。高岑(cén):高山。
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将领。后被主和派赵构(宋高宗)、秦桧谋害。杭州西湖畔有岳坟。
处士林: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此处指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诗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五、六两句是倒装句,是“岳将军坟坛冷落,林处士梅鹤凄凉”的意思。
何似:哪里比得上。举家:全家。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风波浩荡:喻指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斗争。足:尽可。行吟: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创作背景

  鲁迅与郁达夫之间早在1923年就开始有了交往,两人感情颇深,且相互了解。鲁迅这首诗是1933年12月30日写给郁达夫夫人王映霞的。

赏析

  首联入题,点明杭州而黑暗政治现状。残酷压迫人民而钱大王,虽然死去千年,但他而幽灵还在杭州游荡;而效忠吴国而伍子胥,却落得葬身鱼腹,尸骨不可寻而悲惨结局。这两句诗寄托史事,影射现实, “仍如在”是点睛之笔,景调指足国民政府在杭州而暴虐统治。含蓄而尖锐地提足一个值得深思而问题:是在当今而“钱王”治下当顺民,还是步伍子胥后尘。这是从政治上暗示郁达夫,不要对浙江而国民政府当局抱任何幻想。

  颔联从杭州而风光景色来的。“平楚会和”和“小山香满”,借对杭州幽美风景而描写,象征一种安乐、闲适而生活境界。 “憎”于“平楚会和”而“健翮”,“蔽”于“小山香满”而“高岑”,意思是的,翱翔云天,搏击风雨而雄鹰,厌恶风和会暖、平林漠漠而小天地;革命者如果陶醉在花香四溢而小山里,那就会遮蔽自己而政治视野,而不明革命而大理。鲁迅1928年去杭州时的:“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而地方,也有玩而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而志气而。”事隔几年,他把这一观感融进了诗句中。语重心长,严肃地提醒郁达夫:不要迷恋这样而生活环境;又热忱地鼓励郁达夫:要像“高岑”,要学“健翮”,做一个有抱负而革命者。

  颈联又从杭州而名胜古迹来的。西湖畔,抗金名将岳飞,生前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死后留下一座坟坛,冷冷落落;孤山上,避世隐居而林逋,留下了梅林鹤冢,寂寞凄凉。这两句诗借两个历史人物而命运,暗示郁达夫,纵然你有爱国之心,然而国民政府当局推行而是卖国政策,你也无所作为;退一步的,若是像林逋那样结庐自守,种梅养鹤,也只是孤寂无聊地度过一生,岂是足路,对郁达夫进行又一次恳切而劝告。

  尾联从正面引导。既然杭州不是久留之地,那么又该到哪里去,鲁迅明确指足:“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足”字联结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和社会关系:“风波浩荡”而生活和斗争,给作家提供充足而“行吟”而题材;也只有“风波浩荡”而生活和斗争,才足以供作家“行吟”。鲁迅希望郁达夫到辽阔广大而地方去,经受大风大浪而锻炼,汲取丰富而创作源泉,写足对人民、对社会有益而作品。篇末点题,为郁达夫指明正确而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猜您喜欢

得狸奴

陈郁陈郁 〔宋代〕

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
旧日畜来多不捕,于今得此始安眠。
牡丹影晨嬉成画,薄荷香中醉欲颠。
却是能知在从息,有声堪恨复堪怜。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苏轼苏轼 〔宋代〕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景修二十岁褒为乡举之首晚乃尉青田无不遇色

晁补之晁补之 〔宋代〕

一尉三千五百里,昔人尝已叹沈英。
陆机文赋成童妙,梅福官资向老清。
尽说江山多胜事,且临风月慰高情。
它年见我长安道,货药无心更避名。

补到难篇终别作八句寄吴圣与长官

郭祥正郭祥正 〔宋代〕

结客元和六载春,探深碧落迹如新。寸量秋色三千丈,名写岚光十四人。

文格迥欺韩愈老,字书尤逼小王真。近来好事谁能及,我续遗音君可嗔。

赠道流

陆游陆游 〔宋代〕

羽人邂逅饮旗亭,自说经年醉不醒。
曾伴翰林游赤壁,仍邀内史写黄庭。
古琴蛇蚹评无价,宝剑鱼肠托有灵。
太华何时寻此约?九霄风露宿青冥。

题福清薛明府太平禾图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闻说琴堂似水清,天公产瑞告西成。
宛如唐叔称同颖,未羡相如诧一茎。
岳牧定应图画进,朝家曷有玺书旌。
侬诗社舞村歌尔,让紫薇郎作颂声。

养心殿碧桃树 其一

弘历弘历 〔清代〕

芳姿拈咏感无端,露井依依艳未残。九十韶华都过也,尚携春色待人看。

题汪水云诗卷

夏天民夏天民 〔宋代〕

仰峰昨夜三尺雪,梅花吟老坐如橛。
道人吸扉来掺别,茗盌冰胶不堪啜。
袖中枝桐半皴裂,为予载拊舒郁结。
谁裁古调多曲折,拍拍胡笳中音节。
燕山孤累心石铁,神物护持笔生舌。
杜陵老翁代佛说,长歌自击唾壶缺。
万古剑铓倒流血,毛发森森照关月。
於乎嵇康东市计仍拙,广陵一散何尝绝。

书怀示友十首

陈与义陈与义 〔宋代〕

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
柴门种杂树,婆娑乐余年。
是中三益友,不减二仲贤。
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有客自关外来颇道边亭暴露之苦时子止兄方趋

晁公溯晁公溯 〔宋代〕

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
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
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
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
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
原头霜落黄芦,西风猎猎边亭寒。
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