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这魂灵多因儿女消。这心思要把君亲报。这面庞看来时也是个神仙照。
俺有日寻着洞宾呵,唱一支道情儿归去了。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自新定沿牒三衢舟中寓兴寄所知
张伯玉 〔宋代〕
广安
雍某 〔宋代〕
吴守相邀壮观登高坐中出示佳篇因继韵以酬
虞俦 〔宋代〕
一半儿·病酒
徐再思 〔元代〕
次韵王倅大梵寺山亭夜雨
张嵲 〔宋代〕
次韵杨文甫监茶名山新建学桥二首
李流谦 〔宋代〕
呈葛抚州二首
赵蕃 〔宋代〕
题蒋山
李梅磵 〔宋代〕
向湖边·退处相关
江纬 〔宋代〕
南歌子 其一
向子諲 〔宋代〕
江左称岩桂,吴中说木犀。水沈为骨郁金衣。却恨疏梅恼我、得香迟。
叶借山光润,花蒙水色奇。年年勾引赋新诗。应笑芗林冷淡、独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