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古悲叹行役苦,我今亲历方知之。
天地山川多广阔,难料风浪骤然起。
滔滔巨浪震天响,大风猛吹不停止。
游宦日久念故土,为何滞留身在此!
默想家中园林好,世俗官场当告辞。
人生壮年能多久?放纵情怀不犹疑!

注释
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风·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一何:多么。旷:空阔。
巽(xùn)坎:《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这里借指风浪。难与期:难以预料。与:符合。
崩浪:滔天巨浪。聒(guó)天响:响声震天。聒:喧扰。长风:大风。
游:游宦,在外做官。所生:这里指母亲和故乡。
淹:滞留。兹:此,这里,指规林。
人间:这里指世俗官场。良:实在。
当年:正当年,指壮年。当:适逢。讵(jù):曾,才。潘岳《悼亡诗》:“尔祭讵几时。”
纵心:放纵情怀,不受约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晋隆安四年(400年),作者陶渊明三十六岁。作者此时在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职。此前,陶渊明奉桓玄之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完成使命后,返途中路过江西,准备顺道回家省亲,然而被风阻在途中。这首诗就是写在途中受阻时的情景。

赏析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写得更精炼一些,全诗仅十二句,集中表达了陶渊明厌倦仕途、依恋田园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是真实动人的述怀诗。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下决心要辞别官场。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渊明得出结论说:“自古叹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叹的苦,陶渊明以往并无切身体验。可当他为桓玄当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间,不远千理,其间的艰难险阻可以说是“备尝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这里,言未尽意,诗人的心里是在说:行役当差的苦头我尝够了,谁还想迷恋仕途。

  陶渊明厌倦仕途的另一个原因是,仕途多风险,吉凶难料。在诗人看来,做官是一种危险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别官场。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诗人并未直说,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达意。行役途中,面对山川荒野,诗人的心境是孤独而悲凉的,发出了“山川一何旷”的感叹。这不是对山川秀色的赞美,而是对山川旷野的畏惧。由于心情的关系,大自然在诗人的眼里也是可怕的。诗人借山川之险来陪衬仕途之险,意在说明仕途可畏,潜藏着祸福风云。何时为福,何时为祸,谁也不知,“巽坎难与期”。用“巽坎”来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顺逆,是十分恰当的。“崩浪贴天响,长风无息时”。这是全诗的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役途中对山川风物的真实感受。诗人的用词准确,而又很会夸张。他不说“巨浪”,而说“崩浪”。一个“崩”字,不仅有形象,而且有声音,绘声绘色。“聒”字准确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时的杂乱之声。“崩”字形容声大,“聒”字形容声杂。诗人借自然景象来描绘官场内部的激烈斗争,像崩浪震天那样可怕。

  宦游之人长年在外,离乡背井,这在感情上是一种痛苦。陶渊明也经历着这种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亲。“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这是陶渊明的心声,抒发了思亲的感情,悔恨自己不应该误入仕途,更不应该在仕途淹留。有了这悔恨之后,诗人便下定了决心,要罢官归田。这里,可以看见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他赞美园林,鄙弃官场。诗的结尾“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极情绪的表露。其实,诗人并未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时候才这样写的,是一种愤慨之言。诗人正当壮年,大志未展,繁杂的公务消磨着他的年华,而且受着官场的牵制约束,俯仰由人,他想摆脱官场的牵制,回到园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诗人盼望有“纵心”的时刻,这不是要放纵自己,而是要做一个自由人。不贪富贵,纵心归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是陶渊明真实的思想。▲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您喜欢

【仙吕】一半儿 病酒

徐再思徐再思 〔元代〕

昨宵中酒懒扶头,今日看花惟袖手,害酒愁花人问羞。病根由,一半儿因花
一半儿酒。 落花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
一半儿雨。 春情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口散风声谁唤起。这别离,一半儿因咱
一半儿你。

半山寺有感

赵希淦赵希淦 〔宋代〕

一水波澄接御沟,近城宫柳弄春柔。
乌衣巷里人何在,白鹭洲前水自流。
千古风流歌舞地,六朝兴废帝王州。
今番不负看山约,他日重来说旧游。

送念心上人游补陀

李之世李之世 〔明代〕

洞口潮音杳霭间,凉风吹月堕梅湾。长空碧蘸琉璃净,试向云边洗钵还。

悼赵忠定

敖陶孙敖陶孙 〔宋代〕

左手旋乾右转坤,群公相扇动流言。
狼胡无地归姬旦,鱼腹终天痛屈原。
一死固知公所欠,孤忠赖有史长存。
九原若遇韩忠献,休说渠家末代孙。

凤衔杯 唐六如幽人燕坐图,次柳屯田韵

吴湖帆吴湖帆 〔清代〕

居士閒中抽妙翰。能事逞、管繁金简。凭高阁斜曛,幽人吟眺临流畔。

气韵动,神光满。

听松庵,帘雨卷。竹垆记、白云飞玩。缀胜迹藏山,法书名画人人看。

六如笔,留真面。

鹧鸪天·叹息频年廪未高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叹息频年廪未高。新词空贺此丘遭。遥知醉帽时时落,见说吟鞭步步摇。乾玉唾,秃锥毛。只今明月费招邀。最怜乌鹊南飞句,不解风流见二乔。

木兰花·未开常探花开未

刘因刘因 〔元代〕

未开常探花开未。又恐开时风雨至。花开风雨不相妨,说甚不来花下醉。百年枉作千年计。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风欲劝座中人,一片落红当眼坠。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逍遥但信莫狐疑,天自高兮地本卑。
晓取声闻归至道,从来法则尽如斯。
物情运化真纯理,谩说周遮问不知。
性识贤愚俱一体,善缘恶业影相随。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释法薰释法薰 〔宋代〕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有祖以来,话作两橛。
石田好是明明说,八十翁翁嚼生铁。

和陶咏荆轲

苏轼苏轼 〔宋代〕

秦如马後牛,吕氏非复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
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
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
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
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
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
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 2023 诗词名言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